本文转自今日头条,文章链接:http://news.sxxhdn.com/meiti/2017/0603/5965.html
伴随着共享充电宝、共享KTV的问世,在一些商场,可以见到小包厢式的KTV,录制完歌曲后还能分享到社交网络,这种类似于电玩城里面的微型KTV引起了不小的争议,继共享单车、汽车甚至电动车后,共享事物越来越多,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。我们真的进入了“共享”社会了吗?
通过共享单车的问世和发展,我们可以看到,这种便民工具以便捷、便宜和无处不在获得大众的称赞,而基于“文明、信用”的“单车文化”并没有发展得太顺利,被四处破坏、盗窃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但共享单车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,大量的资本在背后撑起这个社会的信任度,不断完善的制度也在保护这些小红车、小黄车。
支付宝改变的,不止是人们的支付方式,更深层次的,是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。在马云投资共享单车后,单车也逐渐以“芝麻分”来取代押金,由此可见,未来的社会信用体系,对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。“共享”不但是全球化的一种具体事物体现,也是精神文明价值观的体现。
那么在未来社会,能够共享的事物,会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呢?
,信用评估是不可缺少的,共享物品毕竟是公共物品,以轻巧而闻名,很容易遭受破坏,一旦落入没有信用的人之手,势必会受到“私有化”。而信用的关联会使得用户不敢对共享物品有“非分之想”,人们的素质也会随着教育的发展而逐渐提高。
第二,科技化。精准的定位,先进的防盗系统以及更加便捷的充电、折叠功能等,都是为了用户体验而必走之路。未来或许我们可以见识到更加智能的共享产品。
第三,制度化。上面提到了共享物品属于公共物品,那么制度的约束必不可少。规范的使用让所有的共享产品井井有条,也会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。就像滴滴打车一样,市场大了自然会有漏洞,但这种模式被人们接受后,会不断有外力和内力将其进行优化。
共享产品促进了人文社会的发展,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,相信在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,会有更多环保、便民、智能的产品出现,为人们的方方面面做出贡献。